創(chuàng)名商標轉讓網整理
練洪洋:“限期整改”棒喝少林品牌透支
社評
少林景區(qū)被要求“限期整改”,對登封市乃至全國許多地方都是一個警醒,過度消費轄區(qū)內的自然、人文資源,實際是一種隱性的傷害行為。
日前,少林景區(qū)的游覽環(huán)境、旅游接待設施、旅游秩序、管理服務方面存在一定問題,服務質量和環(huán)境質量評分較低,距離5A級旅游景區(qū)標準差別較大,被全國旅游景區(qū)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要求“限期整改”。
國家級旅游風景區(qū)被全國旅游景區(qū)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責令“限期整改”的事件極為罕見,少林景區(qū)“有幸”入圍,被黃牌警告,是對少林景區(qū)過度消費少林品牌、陷入唯利是圖泥潭的一次棒喝。近年來,少林景區(qū)屢陷輿論“風暴眼”,三皇寨禪院毀樹建房、十方禪院收錢算命、港中旅入主嵩山景區(qū)、世界小姐在少林景區(qū)大秀身材……連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也感嘆,寺院周圍確實存在臟亂差、強買強賣等問題。
不客氣地說,少林景區(qū)出現諸多令人不滿的問題絕非偶然。自從所在地政府圍繞少林寺劃出了一個覆蓋面相當廣泛的“嵩山少林景區(qū)”,把少林寺也納入到景區(qū)管委會轄區(qū),并引入外資之后,少林寺與少林景區(qū)、寺院與當地政府、內資與外資之間,便有著千絲萬縷、錯綜復雜的關系。各方的利益訴求,既有交集,亦有分歧,有分歧就有摩擦。譬如對于少林景區(qū)的上市打算,少林寺一方就頗感不快。
作為當地政府,更看中的是少林寺這塊“金字招牌”,演一出“宗教搭臺,經濟唱戲”。登封市領導就曾經描繪出一幅這樣的圖景:“通過實施少林功夫復興工程,全力建設以武術演藝、功夫動漫等產業(yè)為支撐的禪武文化產業(yè)園區(qū),實施好國際漢語推廣少林武術基地等重點文化產業(yè)項目建設,真正將登封打造成世界功夫之都。”寥寥數語,幾度提及“產業(yè)”,當“有些政府部門、個別領導干部跟佛教界爭利益”(釋永信語),種種商業(yè)化、過度消費少林寺品牌的行為,便大行其道,到最后少林寺也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。
此類現象不唯少林寺。日前有媒體曝光昆明某寺廟被以每年720萬元的價格對外承包,寺中“出家人”多為只顧圈錢的“冒牌貨”,說明國內名剎古寺淪為地方政府甚至某些人的吸金機器已非個案。在地方政府產業(yè)化戰(zhàn)略的擠壓下,寺院、堂觀成為熙熙攘攘的商業(yè)場所,是對信仰文化、傳統文化無情的侵蝕,這種過程是隱蔽的也是深層的。中國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圣輝大和尚曾批評,“有不少僧人信仰淡化、戒律松弛、道風不正、金錢至上”。
寺廟堂觀等是文化傳承、精神寄寓的重要載體,應該是一種基本的公共物品?;诘胤秸漠a業(yè)化思路,它們中的一些成為地方政府下“金蛋”的母雞,其公共性喪失殆盡,國民的觀賞權亦蕩然無存。更大的問題還在于,由商業(yè)主導的配套景點,不但不具備正統佛寺的各種職能,甚至還打著宗教旗號騙取民眾錢財,導致誤解與隔閡……
少林景區(qū)被全國旅游景區(qū)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要求“限期整改”,對登封市乃至全國許多地方都是一個警醒,過度消費轄區(qū)內的自然、人文資源,實際是一種隱性的傷害行為,對公眾、景點、地方政府都沒有好處。 (來源:廣州日報)
所有商標都是R標
7x24小時服務熱線
一對一專業(yè)客服
簽訂保障協議
商標轉讓全程公證
成功率高
400-800-2188
關注公眾號有驚喜
您好,歡迎對我們《創(chuàng)名商標轉讓網》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,我們將認真聽取您的建議,同時我們將會抽取幸運獎,給予禮品獎勵您對我們的關心,如果您的意見經我們采用,我們將給予千元現金大獎。有您的支持,我們會全力以赴做的更好,讓您更滿意!